东莞教练跨山海:在费瓦湖播撒龙舟火种
当清晨的阳光为喜马拉雅山脉镀上金边,尼泊尔博克拉的费瓦湖面上,东莞中堂镇潢涌老友龙舟俱乐部教练黎嘉洛正握着船桨示范动作 —— 沉肩、转腰、划水,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,身后二十余名尼泊尔队员紧随其后,船桨击水的声响在湖面上层层扩散。这场跨越国境的技艺传授,不仅让龙舟运动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,更架起了中尼文化交流的新桥梁。
xc体育,XC-Sports,xcsport体育,XC sports,XCSport官方平台黎嘉洛的博卡拉之行,源于《行进大湾区・朋友之路》节目的文化交流计划。作为东莞龙舟界的资深教头,他带着钻研二十余年的 “水上秘籍” 而来,却在初到费瓦湖时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挑战。“尼泊尔队员大多有皮划艇基础,臂力十足,但龙舟讲究‘齐心’而非‘独勇’。” 黎嘉洛发现,队员们习惯了单打独斗,往往因发力节奏不一导致船身摇晃。为了破解这个难题,他把东莞龙舟的训练精髓拆解成 “三步法”:先通过 “绑绳练同步” 让队员感受集体发力的韵律,再用鼓点卡拍纠正划桨频率,最后结合实战模拟打磨配合细节。
训练间隙的文化课堂同样热闹。黎嘉洛拿出随身携带的龙舟模型,向队员们讲述端午赛龙舟的起源与 “同舟共济” 的精神内核。“原来龙舟不只是比赛,更是团结的象征。” 有皮划艇功底的哈利恍然大悟,他曾因窄体龙舟的平衡问题屡屡受挫,听完讲解后主动带动队友沟通节奏,三天内便掌握了核心技巧。这种 “技艺 + 文化” 的传授模式,让费瓦湖的训练场成了文明互鉴的舞台 —— 尼泊尔队员教黎嘉洛识别湖中的珍稀水鸟,中国教练则教会他们用粽叶包裹糯米,端午的清香与喜马拉雅的风在此交融。
黎嘉洛的付出很快结出硕果。在 2024 年博克拉国际龙舟邀请赛上,他指导的尼泊尔博克拉市龙舟队虽未夺冠,却凭借整齐的划桨节奏惊艳全场。当东莞中堂潢涌老友龙舟队斩获 200 米、500 米双冠时,尼泊尔队员们举着中尼国旗冲上前拥抱庆祝,甘达基省省长苏伦德拉・拉杰・潘迪在现场感慨:“龙舟让费瓦湖有了新活力,更让尼中友谊有了新载体。” 这并非龙舟首次在尼泊尔掀起热潮。自 2023 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主办首届中尼友谊龙舟赛以来,这项运动便以惊人的速度传播,参赛队伍从最初的 8 支增至 2025 年的 14 支,涵盖新加坡等多个国家。
如今的费瓦湖,每天都能看到龙舟训练的身影。黎嘉洛留下的训练笔记被翻译成尼泊尔语,在当地队员手中传阅;东莞龙舟厂定制的标准龙舟顺着樟木口岸运抵博克拉,取代了最初的改装船艇。而远在东莞的黎嘉洛,仍会通过视频指导训练,他在日记里写道:“船桨划过的不仅是湖水,更是跨越山海的情谊。”

从珠江口的龙舟竞渡到费瓦湖的碧波扬帆,东莞教练的划桨声,正成为 “一带一路” 上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。正如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所言,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当龙舟的鼓点与喜马拉雅的风声共振,中尼友谊便在这节奏中愈发绵长。